云南发力高原特色农业 8100亿元大蛋糕十大重点产业怎么分红
| 招商动态 |2017-04-19
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云南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规划明确,我省将加快推进生猪、牛羊、蔬菜、中药材、茶叶、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10大重点产业发展,到2020年,10大重点产业综合产值达8100亿元,全省农村一二三产业综合产值10000亿元以上。全省农业增加值达3000亿元,其中10大重点产业的农业增加值达2200亿元,农业增加值由全国第14位上升到第13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直接来自10大重点产业的收入达5000元左右。
规划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建成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县
建成80个现代农业产业重点县,其中,蔬菜、花卉、茶叶、水果、中药材、咖啡等产业标准化种植基地面积3000万亩(含复种),核桃种植面积稳定在4200万亩,生猪、肉牛、肉羊产业重点县规模养殖比重分别达52%、35%、45%;培育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力争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 “农业小巨人”100户,“农业小巨人”销售收入年均增幅15%以上。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6万个,家庭农场2万个;建成一批农产品加工园区。建成10大农产品加工园区,全省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3300亿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比值达到0.72:1;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云系”产品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拥有著名商标100个以上,云南名牌农产品总数超过1000个,“三品一标”产品数量达2500个;发展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建成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旅游村镇、乡村旅游示范村、产业扶贫示范村。
昆明
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 做大做强“云花”产业
昆明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以上,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城镇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5%和9.5%,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昆明将加快发展高原都市现代农业。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菜篮子供应,提升畜牧、烤烟、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质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支持组建“云花集团”,做大做强“云花”产业。新建宜良冬林苑等8座以上都市农庄,建设马金铺现代农业示范园等5个以上农业园区。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15个,实现农业龙头企业销售收入640亿元以上。
曲靖
提高油菜、水果等8大基地建设水平
2017年,曲靖在农业及农村工作重点是,深入推进脱贫攻坚。紧盯“师宗县摘帽,88个贫困村出列、9.13万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目标任务,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狠抓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品牌创建、质量安全监管。实施2个国家级新增千亿斤和6个省级新增百亿斤粮食产能县工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加强市级粮食储备库建设,确保粮食安全。着力优化产业产品结构,推进现代烟草农业提质增效,提高油菜、水果、花卉等8大基地建设水平,发展特色经济作物632.5万亩,新建“百千万”畜禽养殖示范场40个。推进联想佳沃蓝莓、广东温氏等5个农业园区建设,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30万亩,新增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龙头企业15个、市级合作示范社18个。
玉溪
以开放型农业为引领,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2017年,玉溪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动员全市上下攻坚拔寨,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和部门帮扶责任,完成整乡整村推进和建档立卡贫困户易地扶贫搬迁1万人。
同时玉溪将认真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开放型农业为引领,加快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确保农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稳定粮食生产,搞活粮食流通,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种植烤烟57万亩、收购烟叶153万担,巩固蔬菜种植面积120万亩,保持鲜切花面积3万亩、生物药原料6万亩,新增水果2.5万亩;支持希望集团推进100万头生猪和2000万只肉鸡养殖加工项目建设,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新建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个。实施名特优新农产品培育工程。推动玉溪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项目落地,精心办好中国蔬菜产业大会。
此外,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全面实施农业有害生物防治和测土配方施肥,严格控制化肥、农药使用,建成种养结合循环养殖示范场10个,推广稻田养鱼3万亩。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信息平台建设,创建出口农产品食品国际认证标准管理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8个、云南名牌农产品3个。
楚雄
打造特色畜禽、核桃等优势特色产业群
2016年楚雄州“三农”工作成效明显。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总产量达126.8万吨。圆满完成烟叶生产和收购任务,烟农户均增收700元。摩尔农庄被认定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三品一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38个、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3户。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2017年,楚雄将确保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3%,确保粮食安全,粮食总产量稳定在120万吨左右。提高优质烟叶生产水平,打造现代烟草农业升级版。加快建设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业和绿色食品制造业,打造以绿色蔬菜、食用菌、特色畜禽、核桃、优质水果、楚粳稻、制繁种、中药材为重点的优势特色产业群,创建全国野生菌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新增“三品一标”国家农产品质量认证32个。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户、州级30户。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产业新业态。
大理
着力打造核桃、乳业等大理知名品牌
在大理州高原特色农业“版图”中,梅果产业的体量虽然不大,然而,它却是一个地域特征和民族文化特征都非常鲜明的产业。据了解,大理素有“中国核桃之乡”、“中国水果之乡”、“乳牛之乡”、“果梅之乡”等多种美誉,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的资源优势十分优越。
近年来,大理州各级党委、政府把发展高原特色农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以产业升级转型和农业持续增收为目标,积极探索具有高原特色、大理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州高原特色农业综合产值已达540.02亿元,其中,种植业、畜牧业总产值分别位列全省第二、第三位,核桃、乳制品和水果产业产值位列全省第一,高原特色农业不断提速换挡,逐步从“小散弱”走向规模化、规范化、品牌化。
2017年大理州将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扩大无公害、绿色、有机及地理标志农产品产地面积,新增8万亩高原特色农业基地。此外,强化农业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带动,扶持发展农业“小巨人”,培育15个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0个州级以上现代农业庄园。以工业化理念推进农业生产,坚持一县一品、一乡一品,统一品牌、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渠道,加快发展食品加工产业,着力打造核桃、乳业、蔬菜、水果、食用菌等大理知名品牌,力争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0%以上。
普洱
抓标准、抓品牌 用好“普洱”无形资产
普洱茶是普洱的享誉全球的名片之一,但是对于普洱而言,普洱茶只是其高原特色农业名片之一。
2016年,普洱的高原特色农业向有机化、品牌化方向发展,茶叶、咖啡、石斛等有机产品认证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15户企业获准使用普洱茶地理专用标志,居全省第一。“中国普洱云”一期项目建成运行,率先在全省建成市县两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京东、苏宁等第三方平台普洱特色馆正式运营。
今年普洱要优化农业资源配置,扩大农产品有效供给,扎实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切实抓好农产品基地建设,提高蔬菜、水果等优质农产品供给能力,严控面源污染,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完成8.8万亩茶园有机认证和2.8万亩咖啡园有机转换,加快思茅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创建。
此外,在抓标准、抓品牌、抓庄园、抓融资、抓“互联网+”上发力,用好“普洱”无形资产,着力打造具有普洱标识的生态有机农产品品牌。擦亮“普洱茶”金字招牌,扩大景迈山古茶林普洱茶品牌效应,推动墨江、宁洱等古茶林普洱茶品牌建设,力争普洱咖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确保全国咖啡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通过国家验收。抓住省级茶产业链融合示范项目建设的机遇,规划实施百公里、十万亩休闲观光长廊,建设金塬、祖祥等特色庄园,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巩固提升省级科技示范企业和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水平,逐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15户,申报国家、省级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10户,认定家庭农场200户。
临沧
推动全市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
近年来,临沧市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围绕“一轴两城三带”全市经济社会区域发展空间布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保障高原特色农业全力推进,打好高原特色农业这张牌。
2016年全市着力发展茶叶、核桃、澳洲坚果、蔗糖、咖啡、烤烟等产业,新增高原特色产业基地49万亩,累计建成2151万亩。今年,临沧将坚持重农强农惠农不动摇,以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为目标,扎实抓好“三农”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蔗糖、茶叶、核桃、咖啡、橡胶、烤烟等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市场导向,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以打造“世界第一”为目标,建成国家坚果类检测重点实验室,加快申报临沧澳洲坚果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快提升畜牧业、高原淡水养殖和休闲观光农业。
临沧结合独特的区位优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结合,加强与国际、国内广泛交流合作。市人民政府与缅甸掸邦政府签署了农业开发合作备忘录,累计合作开发特色产业基地114.5万亩。同时,坚持招商引资与扶持发展本土龙头企业相结合,突出对已形成一定规模的蔗糖、茶叶、核桃、橡胶、咖啡、坚果和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的蔬菜、木薯、蚕桑、生物药业等特色产业开展招商,投资发展适合的现代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流通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临沧,以大招商、招大商、招好商,推动全市高原特色农业跨越式发展。
昭通
要把昭通农特产品销往发达地区
“北有烟台,南有昭通”,经过70多年的打造,昭通苹果坐上了南方优质苹果基地的头把“交椅”。不过,对于昭通而言,昭通苹果只是昭通特色农产品的一个缩影。去年,昭通新增苹果、天麻、花椒、核桃种植基地共计17.15万亩,农业龙头企业达26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512个。
今年,昭通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调优产业结构、调绿产品结构、调新经营结构,加快绿色农业发展,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同时,抓好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创建,新增苹果、花椒种植2万亩和2.5万亩,完成天麻种植8万亩。全面推进“三品一标”建设,加快高端农产品发展。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保障从田间到餐桌的食品安全。
“十三五”期间,昭通市将瞄准“百亿元苹果产业”目标,推动苹果产业向精品化、特色化、绿色化、产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苹果种植面积达60万亩,新增种植面积26万亩,苹果投产面积达40万亩以上,总产量达100万吨,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真正把昭通建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高原优质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和面向东盟的早熟苹果生产及加工基地,成这昭通乃至云南最具特色的高原特色产业。此外,昭通还将加快建立农产品网上交易平台,构建电商服务和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互联网+特色农业”,拓宽营销渠道,把昭通农特产品销往东莞、中山等发达地区。
西双版纳
以生态绿色为方向 保障农民增收
2016年,西双版纳州粮食生产5连增,农业增加值由57.4亿元增加到92亿元,年均增长6.7%,农作物与畜禽优良品种率由70%提高到80%,建设美丽宜居乡村超过500个。
今年,当地将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经济发展的主线,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实施10个工业技改项目、10个州校州院合作项目,推动优质资源向六大生态经济产业聚集,优化传统动能,增添新的动能,扩大有效供给,促进普洱茶、橡胶、蔗糖产业企稳回升
此外,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粮食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粮食生产稳定;以生态绿色为方向,提升橡胶、茶叶、甘蔗等产业,保障农民增收;大力建设农业现代产业园,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推进景洪区域性冬繁基地、普文现代农业园、勐海古茶园现代产业园建设;发展林下养蜂和种植傣药南药,培育林下种养殖新亮点和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推动农村三次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迪庆
促进全州农牧业稳步发展
2016年,迪庆州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1.4亿元,五年年均增长6.4%。以葡萄、青稞、中药材为重点的高原特色农业初显成效,巩固和新建优质农产品基地136万亩,建成规模以上特色畜禽养殖场628个。
今年是全面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迪庆州提出农村经济发展目标为:力争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7.7万吨以上,肉产量达到3.5万吨以上;巩固和新建葡萄、青稞、中药材、油橄榄、青刺果等特色种植基地55万亩,新发展特色畜禽规模养殖场30个,建设规范性示范专业合作社10个,积极发展庄园经济和家庭农场,力争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6%以上。
据悉,迪庆州各级农牧部门还将抓实九个重点工作,促进全州农牧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和谐稳定。此外,迪庆州将以市场为导向,巩固和新建粮食、果蔬等种植基地138万亩,积极发展特色畜禽规模养殖。
丽江
电子商务进农村成促民增收的民生工程
立足高原,突出特色,努力打造“净土丽江、生态农业”品牌,稳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目前,丽江全市共有“三品一标”农产品139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72个、绿色食品49个、有机食品13个、地理标志农产品5个。丽江雪桃、华坪芒果入选“2016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共品牌”。今年丽江将实施“旅游+现代农业”行动计划,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特色农庄等现代农业新业态,促进农旅结合。
2016年,丽江市加快发展芒果、雪桃、苹果、葡萄、梨、柑橘等特色优势水果,促进全市水果种植面积达51.8万亩,实现产值同比增长9.9%。此外,全市各类中药材种植面积达21万亩,从事中药材产业企业数增加到59家,从业人员达1078人。建立中药材行业协会24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58个,参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达2536户。
丽江市将坚持把电子商务进农村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特产品与市场对接,促进农民增收的民生工程,积极争取丽江市被列为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市。
文山
围绕产业做文章,调整结构强特色
“世界三七之乡”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立足资源抓发展,围绕产业做文章,调整结构强特色,提升质量增效益,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2016年,全州以三七为主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实现收入188.3亿元,利润12.25亿元,税金1.89亿元。人工种植除三七以外的中药材品种达50余种,从事中药材产业企业135户,规模以上企业8户,销售收入上亿元的企业6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4个,从事中药材种植农户79143户,发展石斛、万寿菊、银杏、红豆杉等种植面积共计139.74余万亩,实现收入23.2亿元。
今年,文山将安排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积极申报国家级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园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发展休闲、旅游、创意农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创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总产值33亿元以上。
德宏
线上线下”联动 促进了农民增收
2016年,德宏的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粮、糖、茶、胶等传统产业巩固提升,咖啡、坚果、柠檬、油茶等特色产业稳健发展,烟草、蚕桑等新产业异军突起,畜牧业、渔业发展态势良好。后谷咖啡庄园、干邦亚石斛庄园等农庄建设初具规模。遮放贡米荣获中国十大大米区域公用品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实到位,兑付各类惠农资金2.7亿元。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26.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5.7%。
近年来,德宏州积极组织农业企业参加各类会展活动,提升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打造知名品牌,吸引大型商场、物流企业到前来采购农产品。
此外,为顺应“互联网+”发展趋势,积极发展农业电子商务,德宏州正助推农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州共有50多家农产品企业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特色农产品线上营销工作,企业通过天猫、淘宝、阿里巴巴等各类大中小型电商平台开展农产品电商销售。“线上线下”联动、“场内场外”共推,拓展了农产品营销渠道,促进了农民增收。
保山
运用“标准化+”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
保山拥有独特的土壤结构,优越的立体气候,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给这里带来了立体农业之利,是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重点区域之一。
2016年,保山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咖啡、茶叶、蚕桑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水源及引调水工程建设,实施好农业综合开发、节水灌溉等项目;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业提质增效。全面加快10个万亩规模农业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公平模式,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流转面积达35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互联网+现代农业”,强化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新增省级龙头企业5户、市级龙头企业10户以上,省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0个以上,打造一批农业庄园、种养大户和家庭农场。此外,立足高原特色农业优势,保山市运用“标准化+”助推农业产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为此,保山市建立起了一批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生产的标准化体系,包括《昌宁甘蔗种植综合标准》、《保山烤烟种植综合标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龙陵石斛种植种植综合标准》等。到目前,全市累计开展国家级、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16个,制定地方标准和技术规范等27个,农业标准化普及率达52.55%。
更多信息搜索:云南农业网(www.yunnanny.com)或投稿热线:13211661100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